42 | 0 | 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速了国家与社会间的结构变迁,政社关系作为反映多元主体治理边界的重要变量,其内涵维度亟待梳理整合。本文基于组织资源与合法性的视角构建了社会组织与政府间关系的“政治背景-行政统筹-个体联结”三维分析框架,以全国学会为样本探究各维度间关联。当前,社会组织通过维持紧密的政治联系获取生存所需的政治合法性,其所受到的行政控制有所弱化,个体联结充当了国家保持合理管控的间接途径。上述现象体现了制度变迁背景下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基本逻辑,构成了政社关系演化的动力机制。今后,应基于改革的系统性视角进一步理顺党、政、社三者间关系,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有序减弱行政控制,逐步以正式制度取代个体联结。
Abstract:The structural change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has been accelerated by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As an important variable to explore the authority boundary between various governance subjects, the concept and dimension of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hip need to be reconstructed.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and legitimacy, this paper has built a three-dimensional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which consists of political background,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and personal connection.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has been explored by using the national scientific societies as sample. We found that at pres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maintain close political tie to acquire the political legitimacy which is necessary to their existence. Their dependence on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have been weakened.Personal connection serves as an indirect way for state to keep reasonable control. These phenomena have reflected the basic interaction logic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they act as the dynamic mechanisms of the evolution of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 In the future, the relations among party,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be further straightened out from the systematic perspective of social reform. We should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guidance, orderly weaken the administrative control and gradually replace the individual connection with formal system.
(1)汪锦军:《嵌入与自治: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再平衡》,《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2期。
(2)张紧跟:《从结构论争到行动分析:海外中国NGO研究述评》,《社会》2012年第3期。
(3)陈科霖、张演锋:《政社关系的理顺与法治化塑造——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与进路》,《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4)吴月:《政社关系的理论谱系与研究前景——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视角》,《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5)张紧跟:《从结构论争到行动分析:海外中国NGO研究述评》,《社会》2012年第3期。
(6)彭少峰:《理论脉络与经验反思:政社关系研究述评》,《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2期。
(7)程坤鹏、徐家良:《从行政吸纳到策略性合作:新时代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互动逻辑》,《治理研究》2018年第6期。
(8)张钟汝、范明林、王拓涵:《国家法团主义视域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社会》2009年第4期。
(9)纪莺莺:《转型国家与行业协会多元关系研究——一种组织分析的视角》,《社会学研究》2016年2期。
(10)朱健刚、陈安娜:《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1期。
(11)吴斌才:《从分类控制到嵌入式治理:项目制运作背后的社会组织治理转型》,《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12)黄晓春:《中国社会组织成长条件的再思考——一个总体性理论视角》,《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1期。
(13)徐盈艳、黎熙元:《浮动控制与分层嵌入——服务外包下的政社关系调整机制分析》,《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2期。
(14)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第203页。
(15)鲁云鹏:《基于治理转型背景下社会资本对科技社团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21年第4期。
(16)宫晓辰、孙涛、叶士华:《政治关联可以提升社会组织生存能力吗?——基于收入多样性的中介效应分析》,《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年第1期。
(17)鲁云鹏:《基于治理转型背景下社会资本对科技社团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21年第4期。
(18)Zhan X and Tang S Y,“Understanding the implications of government ties for nonprofit operations and function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76,no.4(2016).
(19)程坤鹏、徐家良:《从行政吸纳到策略性合作:新时代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互动逻辑》,《治理研究》2018年第6期。
(20)李健、成鸿庚、贾孟媛:《间断均衡视角下的政社关系变迁:基于1950—2017年我国社会组织政策考察》,《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12期。
(21)徐顽强:《资源依赖视域下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22)叶士华、孙涛:《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社会组织自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从组织资本视角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23)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24)王向民:《分类治理与体制扩容: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治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25)Tang S Y and Lo C W H,“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ervice Organization Reform in China:An Institutional Choice Analysis,”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 Theory,vol.19,no.4 (2009),pp.731-767.
(26)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7)王杨:《社会组织发展需把握的三个重要关系》,《人民论坛》2017年第23期。
(28)宋道雷:《共生型国家社会关系:社会治理中的政社互动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3期。
(29)韩清颖、孙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53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案例的探索》,《公共管理学报》2019年第3期。
(30)史普原、李晨行:《派生型组织:对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形态的组织分析》,《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4期。
(31)游玎怡、李芝兰、王海燕:《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提升了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吗?——以中国科技社团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7期。
(32)朱培蕾:《组织性质、政社关系与发展空间——基于对B省近150家社科类社会组织的考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33)杨宝、杨晓云:《从政社合作到“逆向替代”:政社关系的转型及演化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6期。
(34)朱健刚、陈安娜:《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1期。
(35)句华:《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角色:政社关系视角》,《行政论坛》2017年第2期。
(36)Carpenter M A,Geletkanycz M A and Sanders W G,“Upper Echelons Research Revisited:Antecedents,Elements,and Consequences of Top Management Team Composi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vol.30,no.6(2004),pp.749-778.
(37)同④。
(38)王栋、乔耀章:《整体化分散治理:中国特色政社关系与治理机制》,《学术界》2017年第7期。
(39)同④。
(40)Zhan X and Tang S Y,“Understanding the implications of government ties for nonprofit operations and function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76,no.4(2016),pp.589-600.
(41)虞维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2期。
(42)宫晓辰、孙涛、叶士华:《政治关联可以提升社会组织生存能力吗?——基于收入多样性的中介效应分析》,《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年第1期;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43)鲁云鹏:《基于治理转型背景下社会资本对科技社团治理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21年第4期。
(44)张劲松:《政社关系的时代困境与协同途径》,《人民论坛》2014年第2期。
(45)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46)游玎怡、李芝兰、王海燕:《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提升了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吗?——以中国科技社团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7期。
(47)刘春平:《新中国成立70年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历程与重大转型》,《中国科技论坛》2020年第7期。
(48)部分学会将其表述为业务指导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为方便表述,以下统称为支撑单位。
(49)陈建国:《政社关系与科技社团承接职能转移的差异——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5期。
(50)程坤鹏、徐家良:《从行政吸纳到策略性合作:新时代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互动逻辑》,《治理研究》2018年第6期;韩清颖、孙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53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案例的探索》,《公共管理学报》2019年第3期。
(51)徐盈艳、黎熙元:《浮动控制与分层嵌入——服务外包下的政社关系调整机制分析》,《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2期。
(52)陈建国:《政社关系与科技社团承接职能转移的差异——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5期。
基本信息:
DOI:10.20280/j.cnki.cn33-1435/c.2025.02.007
中图分类号:D632.9;D630
引用信息:
[1]孟凡蓉,袁梦.新时代社会组织与政府间关系的三重维度与演化逻辑[J].公益研究,2025,No.2(02):87-100+137.DOI:10.20280/j.cnki.cn33-1435/c.2025.02.007.
基金信息: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课题研究项目“科协组织‘以会引才’‘以才聚才’模式研究”(编号:HOME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