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2, No.2 20-32+134-135
中国慈善文化的历史演进、社会作用机制与当代发展挑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慈善通史”(编号:11&ZD091)
邮箱(Email):
DOI: 10.20280/j.cnki.cn33-1435/c.2025.02.002
摘要:

中国慈善文化历经数千年演进。中国慈善由最初的官办慈善为主体,逐渐演变为官办慈善、宗族慈善、宗教慈善、社会慈善四种慈善形态交相运行的基本格局,慈善文化也因之被赋予了不同层次的内涵。在当今中国社会,慈善文化可分为五种存在与表现形式:个体的,社区社群的,阶层的,政府的,国家民族的。这五种形态表现不同、侧重不同、意义不同,却又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体系和社会作用机制。慈善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将在未来继续彰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底蕴。

Abstract:

The Chinese charity culture has evolved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initially dominated by government-run charities, gradually evolving into a basic pattern where government-run charities,clan charities, religious charities, and social charities coexist. This has endowed the charity cultur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connotations. In today's Chinese society, charity 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forms of existence and expression: individual, community, class, government,and national. These five forms exhibit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focuses, and meanings, yet are closely interconnected, collectively constituting the socialist charity cultur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cial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ity cultur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will continue to highlight the long-standing cultural history and heritag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参考文献

① 史竞男、杨湛菲、王明玉:《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光明日报》2024年2月1日,第1版。

②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9日,第2版。

③ 周秋光、金楠娟:《助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看法和思考》,《慈善公益报》2022年11月9日,第3版。

(1)[美]克鲁克洪等:《文化与个人》,高佳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页。

(2)肖国飞、任春晓、武菊芳、薛涛等人认为,广义慈善文化包涵观念、制度、行为三个层面的内容;米恩广将慈善文化划分为器物、精神、行为、制度四个文化类型。

(3)周秋光:《中华慈善文化及其传承与创新》,《史学月刊》2020年第8期。

(4)刘伟:《文化概念分析》,《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2期。

(5)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6)周秋光、陈国连:《中国慈善史研究的学术检视与思考》,《安徽史学》2022年第2期。

(7)许秀文:《魏晋南北朝社会保障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年,第203页。

(8)习近平:《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340页。

(9)靳帅帅、杨虹:《“普世价值论”的文明论批判》,《江汉论坛》2024年第11期。

(10)戚小村:《论西方传统公益伦理思想》,《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2期。

(11)魏杼斋:《代论·演说辞一》,《上海贫儿院月报》宣统二年五月二十五日,第2页。

(1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9页。

(13)周秋光:《中国特色现代慈善发展的若干思考》,《慈善公益报》2024年11月13日,第8版。

(14)张连起:《无党派人士的“士”》,《中国统一战线》2016年第5期。

(15)周秋光:《熊希龄与慈善教育事业》,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40-41页。

(16)陈伟东:《社区行动者逻辑: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1期。

(17)周秋光:《关于当前慈善文化面临的问题与思考建议》,《慈善公益报》2024年5月29日,第4版。

(18)周秋光、万佳敏:《试论“两个结合”对当代慈善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支撑》,《湖南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

(19)吴兴德:《〈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柯柏年等译本考》,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1页。

(20)周秋光:《中国特色现代慈善发展的若干思考》,《慈善公益报》2024年11月23日,第8版。

基本信息:

DOI:10.20280/j.cnki.cn33-1435/c.2025.02.002

中图分类号:D632.9

引用信息:

[1]周秋光,万佳敏.中国慈善文化的历史演进、社会作用机制与当代发展挑战[J].公益研究,2025,No.2(02):20-32+134-135.DOI:10.20280/j.cnki.cn33-1435/c.2025.02.002.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慈善通史”(编号:11&ZD091)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