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 0 | 8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推动下,慈善事业运行模式正发生根本性变革,逐渐实现从传统线下募捐和资源分配的低效模式向高效、透明、智能数字化方向转型。在此背景下慈善事业与数字技术表现出深度融合特征,蕴含着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术赋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延续此逻辑,深化数字技术嵌入慈善事业应依循对接价值观念、优化组织架构、强化组织能力建设和提升政府支持力度四个方面基本策略,从而在数字时代推动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Driven by digital technologies like big data,artificial intelligence,blockchain,and cloud computing,the operational model of philanthropy is undergoing fundamental changes.It is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the inefficient traditional offline fundrais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to an efficient,transparent,and intelligent digital direction.In this context,philanthropy and digital technology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integration,which contains the internal logic of digital technology enabl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hilanthropy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Continuing this logic,deepening the embedding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philanthropy should follow four basic strategies:connecting values,optimiz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and enhancing government support,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hilanthropy in the digital era.
① 王天夫:《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与社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② 王卫平:《论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③ 王正位、王新程:《信任与捐赠:社会网络在捐赠型众筹中的认证作用》,《管理世界》2021年第3期。
④ 周俊、刘辰玥、周玉芳:《数字技术与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
(1)廖良梅:《近代中国社会慈善家群体的慈善事业述论》,《求索》2004年第12期。
(2)蒙长江:《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历史沿革及现实挑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3)赵新峰、程世勇:《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公共管理学报》2023年第3期。
(4)赵杰翔、朱健刚、熊婧如:《礼物关系视域下的“互惠三角”——以互联网月捐为例》,《社会学研究》2024年第6期。
(5)陈斌:《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的发展与转型研究》,《社会保障评论》2018年第3期。
(6)徐家良:《互联网公益:一个值得大力发展的新平台》,《理论探索》2018年第2期。
(7)苏曦凌:《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演进的历史逻辑》,《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2期。
(8)石国亮、廖鸿:《推动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1期。
(9)崔军、颜梦洁:《区块链赋能慈善捐赠协同治理的框架与应用》,《学术探索》2022年第10期。
(10)郑功成、王海漪:《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与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究》2022年第9期。
(11)江国华、顾红松:《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治理》,《学习与实践》2024年第11期。
(12)许小玲、陈殿林:《共同富裕视角下的第三次分配:现实挑战、理解维度与实践要领》,《中州学刊》2023年第7期。
(13)王齐睿:《论个人网络募捐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制》,《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14)李珮、潘琳、周荣庭:《公益组织的数字化转型与行动适应——数字赋能的视角》,《中国社会组织研究》2023年第2期。
(15)朱侃、岳经纶:《政社合作模式的类型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基于适应性合作分析框架的多案例比较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24年第4期。
(16)杨方方:《慈善事业现代化中数字技术应用的偏离与矫治》,《社会保障评论》2024年第1期。
(17)赵文聘:《数字化转型中公益慈善的失范行为及其规制》,《理论探索》2024年第4期。
(18)刘洋、张广利:《数字化驱动慈善合作治理的价值逻辑与优化路径》,《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
(19)崔开云:《数字时代的中国慈善:变革、挑战与应对》,《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
(20)周长城:《打造网络慈善运营文化模式》,《人民论坛》2019年第22期。
(21)孙作顶、刘海江:《中国慈善文化现代化内涵及其国际传播策略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
(22)周秋光、李华文:《中国慈善的传统与现代转型》,《思想战线》2020年第2期。
(23)徐家良、成丽姣:《互联网公益技术支持机构赋能社会组织的变迁模式与驱动因素——以J机构为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5期。
(24)唐范、侯俊东、周荣:《社会化媒体赋能公益主体价值共创:基础、实践与效果》,《外国经济与管理》2024年第8期。
(25)周俊、王法硕编著:《慈善文化与伦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3页。
(26)傅昌波、董培、陈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慈善事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第11期。
(27)张圣:《共同富裕视阈下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28)郑筱婷、钱艳萍:《理性人为何捐赠?——关于慈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一个综述》,《世界经济文汇》2014年第1期。
(29)郑善文、高祖林:《我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建设研究》,《学海》2020年第6期。
(30)徐越倩、周玉芳、郁建兴:《平台慈善:从技术赋能到组织变革》,《中国行政管理》2024年第4期。
(31)李国武、卜冬青:《公益项目网络募捐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青年研究》2021年第5期。
(32)党生翠:《慈善组织的声誉受损与重建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11期。
基本信息:
DOI:10.20280/j.cnki.cn33-1435/c.2025.01.004
中图分类号:TP399;D632.9
引用信息:
[1]徐家良.数字技术赋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基本策略[J].公益研究,2025,No.1(01):36-45+135-136.DOI:10.20280/j.cnki.cn33-1435/c.2025.01.004.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慈善组织的治理和监督机制研究”(编号:20&ZD182)